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2019/01/27 全人經典教育分享群組 個別化數學教育 共學筆記

全人經典教育分享群組 共學筆記

共學日期: 2019/01/27
主題:個別化數學教育
主講人:蔡政民老師     主持:小魚老師     記錄:陳昱樺
備註: 本次共學課程以Q&A為主,鼓勵聽眾先看過蔡老師講座影片提早備課
²  演講影片連結 (感恩蔡政民老師提供)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j53hmSSrXoGW1owFUo3xCzLjIwCFAY9w
²  演講音檔連結 (感謝許凱昇老師協助提供)

蔡政民老師貼心提醒:
1.      人是學習的動物,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要有虛心受教的觀念,但若是對的也要擇善固執。
2.      所分享為個人觀念及經驗,僅供參考。
3.      每人每個家庭背景不同下的功夫也不一樣所以請勿比較

Q&A
1.          Q: 請問數理科自學前,是否會要求背一些需要死背的,如公式、九九乘法表……等等呢?
A:
不需要,因為數學是有連貫性的,必須將前面學過的記住(背起來)才能繼續向下,因此學到那裡記到哪裡。乘法為加法的簡便運算,所以要背九九乘法表,才能加快運算及解題的速度。學到的公式需要了解並熟記定義,遇到題目才能運用。而公式的背誦有利於解題的速度,但是不背不影響理解能力,只是會影響後面學習的速度。

2.          Q:有朋友們建議一定要學心算,算數學時会很輕鬆,從小學心算的孩子,到大學,他們的是數學能力都很優。想請問需要學心算來幫助數學能力嗎?
A:
心算應該視為一種工具,對於運算速度有幫助。有學心算是運算能力很高,但不等於理解能力高。蔡老師曾教過一位多年學心算的學生,級數很高、四則運算速度甚至比老師快很多,但是理解能力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

3.          Q: 數理讀經,老師提到11歲以上可以開始學數學,請問如何切入好呢?實施方式如何實施?
A:
並非11歲才開始,而是在11~13歲前數學表現不理想並不用緊張。在腦神經還沒發展完整、理解力還未成熟前,若孩子因為內容程度太高而無法理解,會傷害孩子的信心,反而揠苗助長。推薦家長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從小學的課本開始慢慢讀到高中、甚至大學的教材,會發現自己以前不會的都懂了,因為身為成人理解能力已經成熟,與孩童時期已不同。 至於實施的方法則在家可請孩子看課本(可使用市面上現行流通版,推薦教材:國小—康軒版、國中—南一版、高中—龍騰版。),看完一個小單元後合起課本背誦這個單元的主題,再來可試做題目。題目最好是由淺入深、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推薦善加利用『均一教育平台』(https://www.junyiacademy.org/)。

4.          Q: 請問九九乘法表跟1919(印度的乘法表)哪一種好?
A: 1919與九九乘法一樣是增加運算能力、運算速度的工具,但是對理解能力幫助不大。蔡老師自己在國中二年級以前可說是數學白痴,但國三開始讀懂了之後就一直對數學很有興趣。

5.          Q: 請問數學本身就是要動手練習,而不是用眼睛看,但填鴨式的一直練習寫是否就是真的理解?
A:
首先在學習中『看』與『動手』應體用兼備(看=體、動手=用)、缺一不可,看是為了學習,而為了熟練需要背必要的公式、並動手練習。再者、反覆練習不等於填鴨式學習,為了熟練而重複演算是有必要的,屬於正常學習的一環。反覆練習、進而熟練對於解題的速度及精準度是有益處的,但若是不以現行考試成績來評斷學習的成果、只求理解題目,則不需要大量反覆練習。

6.          Q: 蔡老師您有提到您是採用個別化教學,那想請問您的個別化教學是怎麼操作的呢?
A:
建議可參考演講內容。以下補充幾點:
首先要採用個別化教學,除了經驗的累積之外,老師背後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及心力準備教材。而實行方式則是每個學生都有一本課本,首先熟悉課本章節、題目演練、並提供詳細解答讓學生自行參看(學生做到不會的題目能夠因為看懂詳解而不必再問老師),但是老師需要花非常多的心血安排題目而且每一份題目要寫詳解。蔡老師的講義會將題目分成三個層次:基本觀念、市面參考書、以及再更深入的內容,讓學生在課本讀完後自己練習、做完了再拿下一張講義繼續做。但這樣的做法因數學理解能力的不同,孩子學習的進度會不一樣,因此蔡老師上課時將學生四人一組(程度相近的為一組),同儕間自然會互相激勵每一個小孩都應該被重視,而不是被放棄。孩子現在學不好,以後一定可以學得好,要有這樣的信心與正面態度,就算一輩子都學不好也沒關係,只要認真朝對的方向去做、不強求成果,但問耕耘不問收穫。

7.          Q: 請問數學是否需要反覆練習寫題目才會進步?
A:
首先進步的定義是什麼呢?學校考試成績表現變好嗎?如果面對升學壓力、為了提升考試成績,反覆練習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有幫助的。但若不為分數,孩子能理解並解題成功、快樂地學習就好。

8.          Q: 數學公式是否需要讓小朋友從小用讀經的方式記起來?
A:
過往經驗中高中學生數學成績不好,有部分原因是定義及公式都沒有背起來當然背起來也需要能適時運用,至於從小用讀經的方式記起來?因為沒有實驗過所以不確定但蔡老師認為應該會有幫助的。

9.          Q: 請問蔡老師自學讀經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揪團混齡學數學嗎?以及蔡老師未來有沒有可能受邀聘任為自學讀經班的數學老師呢?
A:
是可以混齡學數學的如同上面分享的:個別化教學並不是傳統的老師在台上教自學讀經班的學生或家長若遇到數學相關問題時願意提供參考若是需要高中的教材蔡老師則可以提供。

10.      Q: 老師好,11~13歲這個關鍵點,是否因孩子不同而調整呢?我的孩子快四歲,已經對加法非常有興趣,是否應該順應她的興趣、能力,給她適合的教材呢?(目前每天的規劃都還是依讀經為主,數學概念是以引導遊戲為主)
A:
因應孩子腦力的發展,只要有興趣學得來就可以繼續下去、不用停頓,但是切記若是學不來不要硬塞給孩子,但拿捏不容易,所以建議不要太早給程度太深的數學,以免抹煞孩子的興趣。

11.      Q: 請問老師,如果孩子國中二年級了,但是小學五六年級的數學還不熟練,需要重新再從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習嗎?
A:
建議拿國小五六年級的課本給孩子從頭看一遍(可能只須1~2天就看完了),相信孩子現在可以看懂了應該會很有成就感,只要整本看完、題目都會算就OK了。因為已經國中二年級了,腦部建構及理解能力多成熟了,只要理解就可以再繼續往下、讀到高中甚或大學的程度都有可能。

12.      Q: 理解能力有推薦的訓練方式嗎?
A:
每一個正常發展的人都有相當的理解能力的。認同王財貴教授所說的理解能力與腦神經發展有關0~13歲可以大量讀經、老實讀經、快樂讀經。如果是孩子大些考試考不好其實是不夠熟練、反覆練習有其必要性,但是否對理解有幫助則還無法斷言。而成績表現好就等於理解程度好嗎?理解程度好應該是接觸新的內容可以容易理解,而非成就或是分數取向。蔡老師認為台灣現行教育體制下資優班判定標準有偏差,因為透過反覆練習、熟練可以達到好成績,不一定等於理解能力好。

13.      Q: 數學如果是國高中階段,最好每星期花幾個小時學習呢?
A:
因人而異,每個人突破點與所需的時間都不一樣,但只要下苦功一定會有突破的一天,因為數學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的,請家長要耐心引導,任何學習都是需要時間的,切勿急就章。

14.      Q: 請問蔡老師有想編一冊『數學公式經典』,供讀經的孩子學習嗎?
A:
高中數學的部分有之前教書時編好的數學公式可分享。

15.      Q: 嘉義以外的其他縣市的話有蔡政民老師推薦的師資嗎?
A:
因為蔡老師認識的老師中並沒有採用個別化教學的,所以沒有推薦的師資。
建議家長再把演講內容細心看一下,應該會有更多體會,不必太緊張。

16.      Q: 蔡老師覺得國小或國中自學生利用體制內的補教教學合適嗎?(用較短的時間來學習體制要一學年的課)
A:
體制內的補救教學與補習班概念相似,重點是孩子要能聽懂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多聽一次能加深印象,對學習是有幫助的,但是若孩子無法理解反而造成對學習的傷害。若學得來則不需要補救教學、學不來又何必強求,但其實沒有真的學不來的,只是有沒有找到對的方法,因此還是推薦個別化教學。至於說用較短的時間來學習體制要一學年的課是可以的

17.      Q: 個別化教育強調不強迫孩子、依照孩子的程度一步一步建構對數學的理解以及培養興趣。那麽不需要老師的學習方式便需要仰賴孩子的閱讀能力,扎實建構閱讀能力是否特別重要?
A:
認同從小讀經培養閱讀能力的確對數理個別化教學有幫助,再者建議自學生的家長較沒有分數的壓力,可跟孩子一起共同學習。

18.      Q: 有關自學生數學的全程規劃及執行方式,能夠詳細說明嗎?
A: (
可參考第36題的回答)國小階段按照課本學,每個單元重點是否能理解並記起來、並且順利解題?小學數學不好不用著急,到了國中迎頭趕上是很正常的,蔡老師自己就是一個例子。

19.      Q: 應該從幾歲開始進行個別化教學?
A:
小學階段不用急,幾歲開始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腦神經發展程度不同,只要按照課本章節(由淺入深),一個章節可以學得懂就可以繼續往下個章節進行學習。但還是要提醒家長其實腦神經建構發展時間差異不大,不要特別給予孩子太高的期望。

20.      Q: 可否請蔡老師提供幾個篩選數學老師的條件?而身為自學孩子的家長,如何把自己訓練成一個更好的數學老師?更甚的把孩子訓練成自己的數學老師?
A:
傳統用教的孩子不一定會懂,再優秀的老師有優秀的學生、當然一定也有考不好的學生,所以重點不在於老師會不會教!家長觀念很重要,家長作為觀察者、引導者,一定要對小孩有信心,更要相信自己也有學好數學的能力,個別化教育重點在於孩子自主學習,理解了再往更深的內容學習。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不用害怕以前看不懂,只要肯花時間,按照課本看下來一定看得懂!至於要把自己訓練成一個更好的數學
老師或是把孩子訓練成自己的數學老師都是可以達成的前提是肯花時間看懂課本多算題目並且記住每一單元的定義定理及公式

補充教材
    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演講
²  賞識你的孩子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mnxLVMoI
²  賞識你的孩子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L_Hu4Gqqc

²  均一教育平台https://www.junyiacademy.org/

25乘法表則為1—25的乘法,參考連結: https://sample.diary.tw/25x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