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大師談論語 大愛電視台節目 一種說法

大愛電視台  一種說法節目  大師談論語

以下mp3檔案全部下載

一種說法【馬叔禮】 《論語》人到四十,最後一搏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不可不知的「四法」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 《論語》不同,因為學習!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 《論語》不教,也是教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什麼是法語之言?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天生萬物必有用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孔子也被考倒了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立志,快樂學習!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如何過目不忘?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老是上當受騙怎麼辦?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做人,七種智慧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教育的精神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論語》誘惑,誰能不為所動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 《論語》語言的力量                     下載mp3
一種說法【馬叔禮】 《論語》學生的功課                     下載mp3
一種說法【薛仁明】 《論語》與天地共生息                 下載mp3

2014/04/23 蔡政民老師 個人化數理教育 演講稿

根   好   
103.04.23(三) 下午14:00~16:00  南州國小 
蔡政民老師 演講稿

一.前言: 校長,各位主任、各位老師,大家好(午安)。
   今天能有此機會(聚會),首先要恭喜我們南州國小有時時以「為國家培養人才」為職志的校長及陳主任,以及對教育有熱誠,時時追求新知以改善教育的一群教師。

   宣傳與教學不太一樣,教學是要對家長和學生承擔責任的;而宣傳是只要有人想聽就可以進行,宣傳完了別人執不執行,可以一概不管。因為你們都不歸我管,如果你們不去執行我的方式,也沒有人會責怪你。所以,可能你們多聽了但不去用----這也是人之常情。

   從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我們努力地學習民主,學習科學,為了迎頭趕上,上自教育部、校長,下至各教師均很努力,但最後結果令人失望,不少學生放棄學習數學的機會了。

二. 個別化教學:
   在一個大班級裡,要實施因才施教,實不容易,由於學生「個別差異」存在的事實,  很難有一種適合全班學生特性的教學方法和課程。

   在傳統的班級團體中,教師通常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的。而學生在大班級團體教學中,較傾向於被動的角色。

   但在採用個別化教學的情境中,學生通常是教學活動的重心,教師扮演著教學活動的經理人或協助者的角色。個別化教學要由學生主動學習,課程、教材、評量都應適應個別學生的差異和需要。

   教育上提倡個別化教學,其對象涵蓋全部學生,其目的在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培養學生自動自發與自我實現的學習精神和能力。基本上,個別化教學並不拘泥於在形式上要一對一,它可以是在班級情境中,由一位教師針對全班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設計不同的學習計畫,包括課程、教材、教法、評量等方面,亦即提供個別化教育方案(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簡稱IEP ),這正是個別化教育的真諦。

三.請聽一些高中生的心聲:
1.「傳統的教法是由老師站在講台上,說明定義由來,然後像在變魔術般的解題,經由老師超強的講解能力,讓我們覺得『我們懂了!』,事實上,我們並沒有真正的懂,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在
課堂上都會覺得『嗯!我都聽懂了』,回到家,也沒有再算過,等幾天後要小考時,翻開筆記,像在看外星文字一樣~~看不懂,這時,就會頭昏腦脹,又闔上筆記,以致問題還是存在那裡」;而自學的方式,自行學習,藉由自己閱讀,思考著為什麼這樣寫?公式怎麼來的?再算習題,試著解題,在自行解題的過程中,就可以發現自己哪裡不懂可以隨時請教別人。可以思考要如何解題,真的解不出來再看詳解,然後自己再算過一遍,印象會更深刻,這都是自學的好處。」

2.「我一聽到數學就快暈倒了,更別說要來算數學,以前上課總是能混就混,很討厭抄寫數學筆記,常常數學課本都是空白的,更常常做白日夢,不然就做自己的事,絲毫不管台上的老師是否在上課,所以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往下掉,就只能拼命補習,但是卻越補越大洞,曾有一度想放棄數學,真搞不懂為什麼要學數學呢?」

3.「現在上課有時會讓我們自習,乍看之下好像是老師想要偷懶,但並不是這樣唷!!因為呀!老師會一個學生一個學生的下去問,問到有一些學生的問題剛好一樣的時候老師就會上台解說~我覺得這樣很好,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就不會像上課那樣一直說下去一直上下去,反而導致於那些知識,還沒有吸收完畢就繼續上新的課程,這樣上課學習也很困難,以至於覺得上課很無趣,很無聊呢!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收穫很大很大。」

4.「一開始,超不習慣的,以致第一章學的並不好,後來漸漸習慣了~~漸漸喜歡思考,我覺得『自學』這個方法很好,讓我們有很自由的空間,可以很自由的學習,我覺得這個方法比傳統的方式好。我很喜歡自學」

四.數理的學習法:
   數理教育的目標在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數理)成就表現。我們的題目是「根好」,意即從根本談起最好。(亦可說:我們學生的根都很好。)所以我今天都談最根本的東西。而我們都是人,敎的學生也是人,所以,首先談一下:

1.人的特質:人具理性、善思維,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年幼時記憶力超強,越年長,理解力越強。好奇心強烈更是兒童與生俱有的能力。

2.窮則變:多數國小老師認為小學生的數學不難學,很有心要敎好,但就是屢戰屢敗,苦無對策。我們能不能跳出框架、跳出限制?就是跳出自己的個性(尚易)、所學(不太容易)、時代(有困難)。

  3.愛之適足以害之:我們都太愛自己的孩子,但又不太會愛。農民種農作物,

    光是愛亦不行的,而是懂才行(如為使農作物快長高就去拔高)。有人形容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老師或家長如看到不理想的成績,口說或表情小孩均知,所以我認為老師們最需要「轉念」à(視當時氣氛,適時補充實例。)。要適時讚賞學生(小孩),其實賞識的目光像陽光會為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養份,為孩子注入生命與信心。(小孩得不到賞識有的會創造賞識)並且老師要承認差異(如說話),允許失敗(如學走路、騎車,……,可惜大人均被小孩寵壞了)。如美國心理學家到一所小學去找資優生……說你行你就行!)。

4.優秀的中國人:西方哲學家羅素在民國初年說:「如果讓中國人有30年穩定的社會,給他一筆足夠的經濟資源,30年之內中國的科學可以與西方並駕齊驅。」可見依照西方人的經驗,學科學並不是很困難的。如今已過了3個30年,我們的科學仍沒趕上西方。試想:是中國人 (1)不用功 (2)愚笨(3)走錯學習的路?

中國是最有智慧的民族,再者上自校長,下至教師均很戰戰兢兢,如果方向錯了,那真是越努力就離目標越遠。所以我們可確定:教育一定出了問題,今談科學教育,其根源在於對人性的認識出了問題,西方人他們是順著人類數理能力的發展開發出認知的精神,以成就科學;而我們一直是從功名的角度著眼,所以他們的科學教育注重思考(慢慢教,不教很多),我們的科學教育注重技術(急著要看到成果)。路走得對否,可以從效果上來看(我們的大學聯考平均成績只約20分,很明顯是失敗的,方向是錯的),如果已確定是失敗了的,我們是否依舊要走下去?

5.數理的特質:
(1)數理的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數學她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是人類心靈自己建構起來的,所以數理的能力可說是與生俱來的。柏拉圖曾說:「給我一個僕人,也可以把他教成數學家」。所以我們要相信,每個正常成長的小孩(學生)均可學好數學。當然她是有連慣性的,所以程度不好只是表示以前沒學好,只要從以前的開始學一定可以學好的。

(2)數理能力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
心理學家皮亞傑把人類認知的能力的發展分為:感覺動作(一至三歲)、運思準備(三至六歲)、具體運思(六至十一歲)和抽象運思(十一歲以後)四階段。可見思考能力雖是人類的天性,但其展現,是按部就班的,從具體到抽象,從淺度到深度。所以只要一個能正常生活的孩子,都在默默中進行著數理及思考的學習。

(3)數理的學習特重個別性和偶然性:
「懂不懂」它是很個別的很內在的。數理既以「懂不懂」為標準,則不應該是用教的,尤其不可以眾人一起教,把許多學生集合成一班一起教學,是近代學校體制很不得已的錯誤。數理一定要自己懂了,才算懂,自己學會的,才越有興趣,讓人教往往教出壓力來,所以數理最需要提倡主動學習。老師所教,只不過是以自己懂得的方式依理順序說明,以喚醒學生,至於學生為什麼有的懂,有的不懂,是老師無法完全掌握的。所以有效的數學教育,應該「能力分班」,最好是「個別教育」。也就是盡量依其能力,放給他自主學習。學得好的,應讓他自己再往前進,以免耽誤他的聰明;學不好的,千萬不要責備他,因為這是個別頭腦裏面的事(此時責罵很難改變,反而是善於鼓勵讚賞與等待還有機會)。老師盡其引導說明,學生盡其學習努力,就已達到教育的目的了,強求是沒有用的。

(4)數理能力與大腦神經有關:
依照智能醫學的研究,大腦神經發達者,思考反應敏銳,反之,則為遲鈍。所以想要數理能力好,應事先建置一個優良的腦神經系統,以為預備。而人類腦神經
的發展,主要是靠後天的訊息刺激。發展的潛力,在原則上雖是無窮無盡;但發展的時機卻有限,其時機起源於胎兒,愈早可塑空間愈大,愈晚則愈僵固,到十三歲大體藍圖底定,成為一生思考能力僅有的供應場。因此,要數理能力好,最主要應不在於孩子入學以後如何加強數理訓練,而是在於機會未喪之前及早拓增腦神經的建置。可以說:「是聰明的頭腦使數理好,而不是數理的訓練使頭腦好。」。沒有好的頭腦,小學數理或許還能應付,到了中學大學,就思考不來,只好厭學放棄了。

6. 打破分數的迷思
一個人的學習成長過程中首要以品德為重,考試的分數高或低是不足以表示其品德的好或壞的,其實分數的高或低亦不能表示其用功程度的(數理尤然)。因為影響學生的成績有下列各因素:
(1)題目的難易度 (2)對教材的了解程度 (3)平時的努力程度 (4)考試的情緒(5)13歲就底定的大腦 (6)學生對該科老師的喜好程度 (7)以往心裏的受傷程度(8)同儕關係

因此為了做學生的人師、良師,我們不應一味地責罵成績表現不理想的學生(我們的一生氣,不也正表示我們的不明理(不了解)嗎?) ,反而是該以同理心的語氣從旁鼓勵學生,用愛心、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如果能如此,學生的心裏受傷程度不但會降低、更可能癒合,且對老師的喜好會增強,如此會導致其平時更用功,考試時的情緒較穩定,假以時日對教材內容自然會更能了解掌握,甚至改善同儕之關係。

7. 沒有不用心,就會有收穫的(師、生均然)
我們都相信:「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一分的天才,再加上99分的努力」是故要把一班的孩子教好(尤指成績表現)如果老師不用心那是不可能的(當然有一些特殊學生,或額外加強的),而用心的老師學生們一定能感受到,甚至被感動的。

8. 每一小孩均是父母的寶貝
父母養育小孩是天經地義的,相對地每一個小孩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沒有一個小孩是被放棄的,所以教師亦不該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但因每個小孩家庭背景均不相同,學習成就表現迥異,因此老師應當給以因材施教,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看重每一位學生。

五.個別化教學實際實行之過程分享:
問題1. 何謂「不要再那麼努力的障礙我們的孩子了?」負責任的老師們在課堂上很認真的教,似較不會有內疚感,哪會知道學生亦有能力自己看懂(只要教材、解答寫得夠清楚即可。)
答: 教了有多數人似懂了,但卻抹煞了他們思考的能力與機會,又有些本就較差的,常因教了亦不懂導致自暴自棄(然其不懂的真正原因應是以前的就不太了解,只要有心回頭把以前的學好,就自然懂了。)

問題2. 有學生懷疑此方式?
答: 引導學生:
   老師們之所以較會都是因看很多,而一般學生有一人買同一冊數學參考書三本以上的嗎?(沒有)亦即只要能多看多吸收自然能會。若請高一的學生看國小一年級的數學,一定不用二十分鐘(可能三分鐘或更短)那麼小一到小六共十二冊,應只需花幾小時就可看完(學生大多認同此理論)。

問題3. 接觸一新的內容(對數函數之圖形)三分鐘即有學生反應看不懂(不只一位)
答: 不管他,叫他用心續看就會了解(因學生不習慣閱讀)結果一節課下來全看完而且懂了(即老師要堅持)

問題4. 月考前兩週出現有進度落後者,如何應考?
答: 只要前面自學過的內容真正了解就好了,為真正使學生有成就,當適度調整現行的成績考查,倘真改不了亦無妨,因此類學生照以往一樣考不好。

問題5. 一程度好的學生反應希望上課,因連續兩次月考均只得六十幾分。
答: 我堅持,反而激勵他更用功,而且自學亦懂了,該生學測數學得十三級分。
意外收穫:
(1) 實行第二週,即因有人超前,同一組的同學回家就很拼(猛K),別組亦效法。
(2) 有些同學反應:自己學會的好舒服,很快樂,很有成就感
(3) 有些同學反應:已經算到有感覺了(相信每人均可如此,只是時間不一)
(4) 偶爾在黑板講解時全班更珍惜了

六.吾人可以從數理的本性中建立一「數理教學」的觀念,其綱要如下:

一.教材的編寫,步步為營,說明清晰,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二.在教學心態上,應不要因成績表現之好壞,而給予不同的態度。尤其是家長老師要以等待其成長的愉悅心去面對孩子的數理課程,以鼓舞其信心與興緻。

三.因為數理思考的運作要靠腦神經系統,應在其腦神經發展的十三歲之內給予最大量且最優的訊息刺激。

四.因為思考發展是由具體到抽象,由不懂到懂,其歷程是緩慢長遠的。故數理的教學應從生活開始,尤其幼稚園與小學生以遊戲的心態實施,主要是讓孩子玩。不必急於求成,否則愛之適足以害之。

五.因為數理是以理解為準,理解是內在而具有連續性的,所以最好是採取自學的方式老師一概不教,只是備問。其次是半自學方式,老師只是略作引導與解難,多給學生反思的時間,不可以教太多。教太多,現在好像
懂了,其實不是真懂。

六.因為理解深具個別性,所以數理應注重其個別的差異,採取個別進度。若學生已經會了,即應鼓勵其自己前進,不要等待,直到他不會的地方暫時停下來,待機再進。若學生還不會,應降低其學習內容,不可硬撐硬趕。因為不管多麼用力撐趕,終歸是無效的,只有斷送其對思考學習
的信心而已。

七.凡有高度成就的數理學家與科學家,必定帶有天才成份。而其天分往往在兒童少年期即已展現,但如不善於培養,將隨其年紀之增長而日漸磨損消逝,終於等同常人。故我國如欲成為科學國家,應注重發現數理天才,
給予特別培養,而不是一味加重一般學生的數理功課。
                                           
參考:(1)華山書院、讀經通訊
(2)實踐國小校長 張素貞:從發展小班教學精神談普通班級的個別化教學

所有已經表現出來的智力,在一個人的潛能中,所占的比例僅僅是萬分之一而已。(人類沒有學會開發石油時,並不能說明石油不存在)除了極少極少的神童和天才,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在天賦上,只有特點不同,而沒有好壞,高低差別。仔細觀察,是一切偉大成就的必要條件,因此,有系統地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成為教育的首要任務。

2019/01/27 全人經典教育分享群組 個別化數學教育 共學筆記

全人經典教育分享群組 共學筆記

共學日期: 2019/01/27
主題:個別化數學教育
主講人:蔡政民老師     主持:小魚老師     記錄:陳昱樺
備註: 本次共學課程以Q&A為主,鼓勵聽眾先看過蔡老師講座影片提早備課
²  演講影片連結 (感恩蔡政民老師提供)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j53hmSSrXoGW1owFUo3xCzLjIwCFAY9w
²  演講音檔連結 (感謝許凱昇老師協助提供)

蔡政民老師貼心提醒:
1.      人是學習的動物,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要有虛心受教的觀念,但若是對的也要擇善固執。
2.      所分享為個人觀念及經驗,僅供參考。
3.      每人每個家庭背景不同下的功夫也不一樣所以請勿比較

Q&A
1.          Q: 請問數理科自學前,是否會要求背一些需要死背的,如公式、九九乘法表……等等呢?
A:
不需要,因為數學是有連貫性的,必須將前面學過的記住(背起來)才能繼續向下,因此學到那裡記到哪裡。乘法為加法的簡便運算,所以要背九九乘法表,才能加快運算及解題的速度。學到的公式需要了解並熟記定義,遇到題目才能運用。而公式的背誦有利於解題的速度,但是不背不影響理解能力,只是會影響後面學習的速度。

2.          Q:有朋友們建議一定要學心算,算數學時会很輕鬆,從小學心算的孩子,到大學,他們的是數學能力都很優。想請問需要學心算來幫助數學能力嗎?
A:
心算應該視為一種工具,對於運算速度有幫助。有學心算是運算能力很高,但不等於理解能力高。蔡老師曾教過一位多年學心算的學生,級數很高、四則運算速度甚至比老師快很多,但是理解能力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

3.          Q: 數理讀經,老師提到11歲以上可以開始學數學,請問如何切入好呢?實施方式如何實施?
A:
並非11歲才開始,而是在11~13歲前數學表現不理想並不用緊張。在腦神經還沒發展完整、理解力還未成熟前,若孩子因為內容程度太高而無法理解,會傷害孩子的信心,反而揠苗助長。推薦家長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從小學的課本開始慢慢讀到高中、甚至大學的教材,會發現自己以前不會的都懂了,因為身為成人理解能力已經成熟,與孩童時期已不同。 至於實施的方法則在家可請孩子看課本(可使用市面上現行流通版,推薦教材:國小—康軒版、國中—南一版、高中—龍騰版。),看完一個小單元後合起課本背誦這個單元的主題,再來可試做題目。題目最好是由淺入深、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推薦善加利用『均一教育平台』(https://www.junyiacademy.org/)。

4.          Q: 請問九九乘法表跟1919(印度的乘法表)哪一種好?
A: 1919與九九乘法一樣是增加運算能力、運算速度的工具,但是對理解能力幫助不大。蔡老師自己在國中二年級以前可說是數學白痴,但國三開始讀懂了之後就一直對數學很有興趣。

5.          Q: 請問數學本身就是要動手練習,而不是用眼睛看,但填鴨式的一直練習寫是否就是真的理解?
A:
首先在學習中『看』與『動手』應體用兼備(看=體、動手=用)、缺一不可,看是為了學習,而為了熟練需要背必要的公式、並動手練習。再者、反覆練習不等於填鴨式學習,為了熟練而重複演算是有必要的,屬於正常學習的一環。反覆練習、進而熟練對於解題的速度及精準度是有益處的,但若是不以現行考試成績來評斷學習的成果、只求理解題目,則不需要大量反覆練習。

6.          Q: 蔡老師您有提到您是採用個別化教學,那想請問您的個別化教學是怎麼操作的呢?
A:
建議可參考演講內容。以下補充幾點:
首先要採用個別化教學,除了經驗的累積之外,老師背後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及心力準備教材。而實行方式則是每個學生都有一本課本,首先熟悉課本章節、題目演練、並提供詳細解答讓學生自行參看(學生做到不會的題目能夠因為看懂詳解而不必再問老師),但是老師需要花非常多的心血安排題目而且每一份題目要寫詳解。蔡老師的講義會將題目分成三個層次:基本觀念、市面參考書、以及再更深入的內容,讓學生在課本讀完後自己練習、做完了再拿下一張講義繼續做。但這樣的做法因數學理解能力的不同,孩子學習的進度會不一樣,因此蔡老師上課時將學生四人一組(程度相近的為一組),同儕間自然會互相激勵每一個小孩都應該被重視,而不是被放棄。孩子現在學不好,以後一定可以學得好,要有這樣的信心與正面態度,就算一輩子都學不好也沒關係,只要認真朝對的方向去做、不強求成果,但問耕耘不問收穫。

7.          Q: 請問數學是否需要反覆練習寫題目才會進步?
A:
首先進步的定義是什麼呢?學校考試成績表現變好嗎?如果面對升學壓力、為了提升考試成績,反覆練習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有幫助的。但若不為分數,孩子能理解並解題成功、快樂地學習就好。

8.          Q: 數學公式是否需要讓小朋友從小用讀經的方式記起來?
A:
過往經驗中高中學生數學成績不好,有部分原因是定義及公式都沒有背起來當然背起來也需要能適時運用,至於從小用讀經的方式記起來?因為沒有實驗過所以不確定但蔡老師認為應該會有幫助的。

9.          Q: 請問蔡老師自學讀經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揪團混齡學數學嗎?以及蔡老師未來有沒有可能受邀聘任為自學讀經班的數學老師呢?
A:
是可以混齡學數學的如同上面分享的:個別化教學並不是傳統的老師在台上教自學讀經班的學生或家長若遇到數學相關問題時願意提供參考若是需要高中的教材蔡老師則可以提供。

10.      Q: 老師好,11~13歲這個關鍵點,是否因孩子不同而調整呢?我的孩子快四歲,已經對加法非常有興趣,是否應該順應她的興趣、能力,給她適合的教材呢?(目前每天的規劃都還是依讀經為主,數學概念是以引導遊戲為主)
A:
因應孩子腦力的發展,只要有興趣學得來就可以繼續下去、不用停頓,但是切記若是學不來不要硬塞給孩子,但拿捏不容易,所以建議不要太早給程度太深的數學,以免抹煞孩子的興趣。

11.      Q: 請問老師,如果孩子國中二年級了,但是小學五六年級的數學還不熟練,需要重新再從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習嗎?
A:
建議拿國小五六年級的課本給孩子從頭看一遍(可能只須1~2天就看完了),相信孩子現在可以看懂了應該會很有成就感,只要整本看完、題目都會算就OK了。因為已經國中二年級了,腦部建構及理解能力多成熟了,只要理解就可以再繼續往下、讀到高中甚或大學的程度都有可能。

12.      Q: 理解能力有推薦的訓練方式嗎?
A:
每一個正常發展的人都有相當的理解能力的。認同王財貴教授所說的理解能力與腦神經發展有關0~13歲可以大量讀經、老實讀經、快樂讀經。如果是孩子大些考試考不好其實是不夠熟練、反覆練習有其必要性,但是否對理解有幫助則還無法斷言。而成績表現好就等於理解程度好嗎?理解程度好應該是接觸新的內容可以容易理解,而非成就或是分數取向。蔡老師認為台灣現行教育體制下資優班判定標準有偏差,因為透過反覆練習、熟練可以達到好成績,不一定等於理解能力好。

13.      Q: 數學如果是國高中階段,最好每星期花幾個小時學習呢?
A:
因人而異,每個人突破點與所需的時間都不一樣,但只要下苦功一定會有突破的一天,因為數學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的,請家長要耐心引導,任何學習都是需要時間的,切勿急就章。

14.      Q: 請問蔡老師有想編一冊『數學公式經典』,供讀經的孩子學習嗎?
A:
高中數學的部分有之前教書時編好的數學公式可分享。

15.      Q: 嘉義以外的其他縣市的話有蔡政民老師推薦的師資嗎?
A:
因為蔡老師認識的老師中並沒有採用個別化教學的,所以沒有推薦的師資。
建議家長再把演講內容細心看一下,應該會有更多體會,不必太緊張。

16.      Q: 蔡老師覺得國小或國中自學生利用體制內的補教教學合適嗎?(用較短的時間來學習體制要一學年的課)
A:
體制內的補救教學與補習班概念相似,重點是孩子要能聽懂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多聽一次能加深印象,對學習是有幫助的,但是若孩子無法理解反而造成對學習的傷害。若學得來則不需要補救教學、學不來又何必強求,但其實沒有真的學不來的,只是有沒有找到對的方法,因此還是推薦個別化教學。至於說用較短的時間來學習體制要一學年的課是可以的

17.      Q: 個別化教育強調不強迫孩子、依照孩子的程度一步一步建構對數學的理解以及培養興趣。那麽不需要老師的學習方式便需要仰賴孩子的閱讀能力,扎實建構閱讀能力是否特別重要?
A:
認同從小讀經培養閱讀能力的確對數理個別化教學有幫助,再者建議自學生的家長較沒有分數的壓力,可跟孩子一起共同學習。

18.      Q: 有關自學生數學的全程規劃及執行方式,能夠詳細說明嗎?
A: (
可參考第36題的回答)國小階段按照課本學,每個單元重點是否能理解並記起來、並且順利解題?小學數學不好不用著急,到了國中迎頭趕上是很正常的,蔡老師自己就是一個例子。

19.      Q: 應該從幾歲開始進行個別化教學?
A:
小學階段不用急,幾歲開始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腦神經發展程度不同,只要按照課本章節(由淺入深),一個章節可以學得懂就可以繼續往下個章節進行學習。但還是要提醒家長其實腦神經建構發展時間差異不大,不要特別給予孩子太高的期望。

20.      Q: 可否請蔡老師提供幾個篩選數學老師的條件?而身為自學孩子的家長,如何把自己訓練成一個更好的數學老師?更甚的把孩子訓練成自己的數學老師?
A:
傳統用教的孩子不一定會懂,再優秀的老師有優秀的學生、當然一定也有考不好的學生,所以重點不在於老師會不會教!家長觀念很重要,家長作為觀察者、引導者,一定要對小孩有信心,更要相信自己也有學好數學的能力,個別化教育重點在於孩子自主學習,理解了再往更深的內容學習。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不用害怕以前看不懂,只要肯花時間,按照課本看下來一定看得懂!至於要把自己訓練成一個更好的數學
老師或是把孩子訓練成自己的數學老師都是可以達成的前提是肯花時間看懂課本多算題目並且記住每一單元的定義定理及公式

補充教材
    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演講
²  賞識你的孩子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mnxLVMoI
²  賞識你的孩子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L_Hu4Gqqc

²  均一教育平台https://www.junyiacademy.org/

25乘法表則為1—25的乘法,參考連結: https://sample.diary.tw/25x25

讀經孩子的歌

讀經的孩子到底有哪些經典的歌曲可傳唱??  之前還沒教學堂的孩子唱幾首經典的歌曲前, 孩子們下課時就常把"醜小鴨"和"哥哥爸爸真偉大"拿來唱個沒完,我每次聽到都是悲從中來。唉! 我怎麼會沒教他們唱幾首讀經孩子應該要會唱的歌呢? 後來就花了些時間上網找了王財貴教授教唱過的幾首和讀經界中傳唱的幾首,加上梁炯輝老師的漢語詩經和唐詩三百首的專輯,中午讓孩子們吃飯時聽,有空也教唱幾首,這些就成為學堂孩子們愛唱的歌,聽他們清亮的歌聲此起彼落,歌詞都是如此優美,意境又是這麼高遠,真讓人不禁沉醉其中啊...網路上找得到的我把其中幾首歌詞和聯結附上,讓大家都方便下載來帶孩子們唱。

如果需要
梁炯輝老師的漢語詩經和唐詩三百首的吟唱,也請大家到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的網站購買。

以下29首經典歌曲 mp3音檔與文字檔全部下載

01《詩經•鄭風‧子衿》  下載mp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02《詩經‧小雅‧鹿鳴》 下載mp3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03《詩經•衛風•木瓜》 下載mp3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04《詩經‧小雅‧蓼莪》 下載mp3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05《春夜喜雨》杜甫  下載mp3   唱:王財貴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06《頌》  下載mp3
中華的經典,智慧的光彩,流傳的歷史,文學和藝術,
一章又一章,一篇又一篇,背誦中起步,時代中流傳,
大學、中庸、孔子、孟子、四書、五經、唐詩、宋詞,
一生的背誦,一生的受益,聖賢的腳步,萬世的傳頌。

07《讀經之歌 - 一世一生》 作詞:王財貴  下載mp3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作者為聖,述者為哲,儒釋道西,經傳奕赫.
今日的讀誦,願我溫柔敦厚,知遠疏通,
來年的契會,願我易良廣博,絜靜精微,
一生的踐行,願我屬辭比事,恭儉莊敬.
今日來年,一世一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今日來年,一世一生,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今日來年,一世一生,今日來年,一世一生..)

08《華山書院讀經班班歌》作詞:曾昭旭 作曲:王光娛  下載mp3
文化就是一棵不斷生長的大樹,我們是樹上的花葉扶疏,
如果希望它永遠生機暢茂,請不要忘記灌溉它的根苗,
讓我們試著去接觸經典,經典就是我們文化的泉源。
文化就是一條不斷奔流的大河,我們是河裡的蕩漾微波,
如果希望它永遠水流豐滿,請不要忘記疏濬它的泉源,
讓我們試著去接觸經典,經典就是我們文化的泉源。

09《禮運大同篇》  下載mp3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0《蘭心蕙質》  下載mp3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出叢不盈尺,空谷為誰芳,一徑寒雲色,滿林秋露香。

11《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下載mp3  演唱:關棟天 瑞鳴音樂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12《正氣歌》文天祥  下載mp3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13《遊子吟》孟郊   下載mp3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4《關山月》李白  下載mp3  演唱: 劉桂娟  瑞鳴音樂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15《秋風詞》李白  下載mp3  演唱: 吳至青 風潮音樂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16《浪淘沙》李煜  下載mp3  演唱: 吳至青 風潮音樂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17《虞美人》李煜  下載mp3  唱:鄧麗君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8《長相思》白居易  下載mp3  演唱: 吳至青 風潮音樂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 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19《漁歌子》張志和  下載mp3  演唱: 吳至青 風潮音樂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20《花非花》白居易  下載mp3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21《水調歌頭》蘇軾  下載mp3  唱:鄧麗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2《一剪梅》李清照  下載mp3  演唱: 吳至青  風潮音樂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3《聲聲慢》李清照  下載mp3  演唱: 劉桂娟  瑞鳴音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盃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
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4《蘇武牧羊》 下載mp3  瑞鳴音樂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
渴飲血,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
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
夜坐塞上,時聽悲笳,入耳慟心酸。 
蘇武,留胡節不辱!轉眼北風起,雁群漢關飛,
白髮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
三更同入夢,二地誰夢誰?任海枯石爛,大節不稍虧。
終教匈奴,驚心破膽,拱服漢德威。

25《滿江紅》岳飛  下載mp3  演唱:關棟天  瑞鳴音樂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6《錦瑟》李商隱  下載mp3  唱:張曼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27《陽關三疊》王維  下載mp3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8《清平調》李白  下載mp3  唱:鄧麗君、王菲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29《相見歡》李煜  下載mp3   演唱:鄧麗君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019/05/25 專訪高緯謙教授


2019/05/25很榮幸能親自聽到高瑋謙教授分享他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緣起,他說他國中階段便開始探索生命的意義,思考人生的價值。高中接觸《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時對於孔孟的義理似懂非懂,卻已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親切感,冥冥中指引著他生命前進的方向。後來進到師大國文系就讀,在大一下學期時就認識了當代新儒家──鵝湖月刊社的師長(包括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等諸位老師),參加他們的讀書會,研讀中國儒、道、佛以及西方哲學的經典;更慶幸的是能夠親炙牟宗三先生,聽他講學論道,啟發了他對聖賢人格的嚮往,堅定了他對文化薪傳的使命。高教授在大學時期就已經立志將此生奉獻於中華文化之復興大業! 習於理性思考的他後來遇到浪漫行動派又熱愛文化經典的呂基華老師, 自然就建立了一個全家都熱愛經典的讀經模範家庭。

高教授也特別提到他和王財貴教授深厚的情誼, 大二參加師大國文系義理組時就由王教授帶領他們一群學弟學妹共同研讀牟宗三先生所著的《中國哲學十九講》;大三時到王教授家中參加一些學者專家的文化講座,而他們這群學弟妹便去負責排座位、煮茶水,以換取免費聽課的福利;後來王教授還教他們寫書法,交換條件就是帶王教授的公子讀經。直到1994年王教授假台北華山講堂正式對外推廣讀經,高教授也把他們家大兒子送去華山講堂接受王教授親自指導讀經。200112月底王教授對讀經界宣布要成立一所專為在家自學而興辦的讀經學園,由於時間緊迫,就由高瑋謙教授夫婦幫忙找場地、租房子、裝潢教室等,終於在2002121日成立了台灣第一間在家自學的讀經班——大安讀經學園。但是,因為王教授當時已經得四處推廣讀經教育, 無暇經營學園, 於是就請呂基華老師和高教授接手經營, 高家的四個孩子也就順理成章的留在大安讀經學園一路讀經自學長大!2004年王教授發起成立讀經教育基金會,高教授也擔任籌備階段的發起人之一,共同策劃募款活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在2006410日成立了「台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從成立至今,高教授共擔任了4屆、長達12年的基金會董事, 護持整個讀經教育從萌芽到茁壯的歷程。因為有這些因緣, 高教授和王教授彼此學長學弟之間一直有著相知相惜、共赴於道的革命情誼。

為了讀經教育的扎根, 高教授平日除了在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努力培養未來的讀經種子教師外, 也為了具體實現孔子仁智雙彰的教育理想, 在原來大安讀經學園的基礎上,和呂基華老師選擇在桃園景色優美的渴望園區擴大興辦了志道書院。高教授假日往往得南奔北跑的受邀各地讀經演講外, 更在台中教育大學舉辦了許多讀經研習活動, 生活過得爭分奪秒就是希望讓讀經教育能夠更加普及,文化慧命得以薪火相傳。

高教授還提到, 其實早在17年前撰寫大兒子自學申請書的過程中, 就已經提出「全人經典教育」的理念,主要是受到王教授讀經多元拓展觀念的啟迪,也就是不僅要中文讀經,還可以加入英文讀經、數理讀經、音樂讀經、美術讀經和武術讀經等,讓讀經的精神貫注到其他各個領域,開啟孩子的多元智能。後來三個女兒的自學申請書中計畫名稱也都是延用「全人經典教育」這個詞語, 而在大安讀經學園和志道書院, 更是自始自終都一直是以全人經典教育的模式在運作, 只是因為他和呂老師習慣做事低調, 認識的人相當有限。

從我接觸讀經教育這6年來, 其實我也聽過高教授好幾場關於讀經自學的演講, 他都有提到他孩子自學申請書中「全人經典教育」的規劃, 但是可能因為我女兒那時還沒申請自學, 所以當時都沒有追問整個規畫的細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高教授後來的演講都會提醒我們 :「不要只是把教材從國、英、數、理、化換成論、孟、學、庸,卻用同樣功利的心態逼迫孩子讀經。如此不擇手段,反而會壞了孩子讀經的胃口。要用引導啟發的方式,循循善誘;不宜只是高壓強迫,可能適得其反。就好比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突破,是生命。學習,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突破,是成長。」這幾句話讓我這個虎媽兼虎師一直倍感壓力, 午夜夢迴時都還要自問是否給孩子們太多壓力而非鼓勵! 沒想到這位給我最多壓力的高教授, 竟然在命運的安排下, 提出了我為人師為人母的困境解方!! 因為有些反省,我也漸漸學著放下功利心,練習用不同方法,讓經典融入孩子的生命。

2018年我和雲湖書院徐心筠老師和李偉誠老師有幸參與志道書院的父母成長營, 聽聞了高教授分享辦學經驗與對儒學的深刻體悟, 也比較完整的了解志道書院「全人經典教育」的運作模式, 我親眼看到那些家長和孩子樂於學習, 享受生命又熱愛經典的狀態, 受到很大的感動!我覺得這樣的經典教育模式正是我努力追尋的, 時值台灣經典教育開枝散葉很重要的時機, 我回台南後非常興奮, 跟蔡掙雄執行長、陳亭諭老師、黃曉芹老師和吳昭德老師等等幾位老師分享, 大家又一起北上到志道書院找高教授, 深入了解理論與實務後, 於是有志一同, 找來了徐心筠老師等多位熱心的師長, 攜手一起推廣全人經典教育, 今年更促成了全人經典教育推廣中心的成立。

高教授認為以儒家為依歸的讀經教育應該回歸成德之教的傳統, 並且結合當代的全人教育,那麼,就可讓學習者在身心靈和諧發展的狀態下成長。特別感謝高教授此次受邀開講, 分享他長期研究儒家思想的心得與多年經營讀經自學的經驗, 幫助我們對全人經典教育的內涵和實踐有更多了解

很慶幸我們身在台灣還享有一個適合孕育經典教育的文化土壤, 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 讀經界更需要團結! 讓我們一起把失落的中華文化精神找回來, 把追求教育桃花源的理想找回來! 讓文化的種子遍地開花,讓聖賢的慧命代代流傳!